刑事申诉期限是多久_刑事案件申诉期限的规定
控告申诉部门是检察机关的“窗口”,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办理刑事申诉案件是检察机关控告申诉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程序之一,同时也是检察机关对于刑事案件进行法律监督的最后一道防线,控申部门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近年来,我院控申部门通过办理刑事申诉案件,充分发挥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但由于刑事申诉案件有其复杂性,在办案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由于申诉人大多对办理结果不服,导致检察机关对申诉人做息诉罢访工作难度加大,甚至可能引发越级上访,给信访维稳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基本情况
2018年以来,我院共办理刑事申诉案件3件,这3件案件均属于对不服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的申诉,经审查,申诉理由不能成立,并向申诉人进行了书面答复和释法说理。这3件刑事申诉案件,申诉人均不服办理结果,全部向市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市级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申诉人的申诉理由不能成立,不予支持。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控申干警办理刑事申诉案件能力还不够高。2019年内涉机构改革后,我院将原来的控申部门、刑事执行检察部门、案件管理部门三个部门合为第三检察部一个部门。控申部门主要承担信访接待、控告案件、刑事申诉、刑事立案监督、国家司法救助等多类型案件的办理及信访维稳、公开听证、法制宣传等业务工作,且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及信访等各种法律法规及政策,业务繁杂,办案类型多,业务性和操作性都特别强,控申检察干警不仅要熟悉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等相关业务,而且还要熟悉相关诉讼法律、证据制度等方面的知识,这在开展工作中对控申干警的要求很高。我院控申部门多年来仅配备2-3人,且人员不够稳定,由于人员力量薄弱,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对控申业务学习和掌握的还不够全面和熟练,加之办理刑事申诉案件不多,办案经验不足,主要表现在审查案件时不够专业,法律文书用语不够规范,给申诉人进行答复时释法说理还不够充分,语气生硬,人为增加了息诉罢访难度。
2.办理刑事申诉案件,息诉罢访难度大。我院办理的3件刑事申诉案件,通过自查,都维持法院原来的生效判决,而申诉人却对申诉结果的期望值往往较高,把它作为达到本人要求的最后一线希望。因此,对于我们审查结果大多不服,在对申诉人多次进行释法说理的情况下,申诉人仍不愿息诉罢访,有的反复缠诉,给信访维稳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3.法律宣传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对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人民检察院复查刑事申诉案件规定》等宣传还不够。对办理的刑事申诉典型案件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申诉人对办理刑事申诉案件的法律规定要么不了解,要么一知半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出现部分申诉人无理缠访的现象,给控申部门办理刑事申诉案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加强新形势下办理刑事申诉案件的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进一步加强对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人民检察院复查刑事申诉案件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学习,熟练掌握和全面领会办理刑事申诉案件的相关法律规定,提升办理刑事申诉案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对典型指导性案例的学习力度,从中学习办案经验和技巧。同时加强与上级院的沟通和联系,多向上级院请示汇报,为准确办理刑事申诉案件提供帮助。
2.严格依法办案。认真贯彻落实高检院关于刑事申诉案件七日内程序性回复、三个月内办理进展或结果答复规定,坚持办案数量与办案质量并重,法律监督与维护稳定并重的司法理念。始终坚持依法办案,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对冤错案件坚决依法纠正,对正确的裁判、决定坚决维持,切实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申诉人的合法权益。要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坚决克服畏难厌战情绪,以案结事了、维护稳定为目标,做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相统一。
3.认真落实院领导包案制。严格按照高检院关于院领导办理首次信访案件的规定,对于受理的每一起刑事申诉案件,都要落实领导包案,包案领导要认真接待刑事申诉人,对刑事申诉人进行释法说理,既要依法办案又要做好息诉罢访工作,防止出现缠诉闹访。同时,要对办理的刑事申诉案件进行涉稳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程度制定方案、分类处置,积极落实信访和息诉息访工作措施,坚决防止发生新的涉检上访案件。
4.以公开促公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人员参加案件公开听证,释法说理,促其信服。还要传递法律的温度,热情接待,耐心说服,对无经济来源、生活确有困难的申诉人进行司法救助,促其息诉罢访。同时,要加大对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提升人民群众对检察办案的知晓率,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
综上所述,以上全部内容就是关于刑事申诉期限是多久(刑事案件申诉期限的规定)的法律知识介绍,在律网小编希望以上全面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任何关于法律方面的问题,欢迎你通过在律网咨询相关律师,我们将会竭诚为您解答。